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根本會晤>與<神聖會晤>:團體催化員 (二)

文章来自:奇迹课程中文网站

摘要: 一個催化員以「人」的方式參與團體 , 較諸以任何形式專家的角色參與 , 對於團體及催化員本身均將獲致最大幅度的成長。整個催化員的訓練並不強調將人訓練成專家 , 相反的 , 要把人訓練成一個人際功能更完全的真正的「人」 , 因此返家情境成為促成催化員持續成長的重要方式。此為 La Jolla Program 的一大特色。一般人常較樂意親近專家 , 但在會心團體中他們被告知催化員並非專業人士 , 因此成員更容易走出面具 , 以真人的面貌彼此接近及袒露 , 自覺對團體負有責任 , 形成一種交互協助的狀態。催化員隨時可以加入團體中 , 但成員在團體中仍可擁有絕大的自由 , 甚至把催化員當成和其他成員一樣 , 這樣對彼此的成長均有助益。

本文摘錄自《羅吉斯諮商理論初探》第四章 作者廖鳳池 天馬出版社

*************************************


(八) 避免計畫和練習

羅吉斯不喜歡以有計畫的步驟來進行團體 , 他認為這樣做太過「人工化」, 失去真實性。他曾經要團體成員圍成內外二圈,請外圈的成員對內圈坐在他面前那位成員說出他對他的真實感覺 , 結果發現成員雖依指示進行 , 卻一點都不熱衷 , 後來有一個成員主動改變方式 , 並說 : 「我要為約翰說句話 , 並說出我認為他的真正感受是什麼。」 此後成員即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自發地去進行他們喜歡的活動。

羅吉斯認為除了成員真正的自發性 (spontaneity ) 之外 , 催化團體實別無較佳之訣竅。有人會運用角色扮演、身體接觸活動、心理劇、或各式各樣的練習來進行團體 , 羅吉斯認為除非在這些形式下能讓成員主動自發地表達他們真正的感受,否則其效果均值得懷疑。換言之 , 羅吉斯認為「自發性」是團體生命所繫 , 沒有自發性 , 任何計畫或練習均將失效。

( 九 ) 避免解釋與評論

羅吉斯認為團體催化員不宜對成員的行為或團體的過程進行解釋或評論 , 因為所有有關對行為起因的解釋通常是高度抽象而且包含過多猜測成份的。催化員進行解釋或評論的結果 , 將使成員視催化員為權威者 , 並且引來更多等待解答的問題 , 這將使團體的進展停頓 , 走向偏離的方向。

(十)發揮團體的治療功能

如果團體中有成員表現出異常的怪異行為 , 或許有心理病態的傾向 , 羅吉斯並不急於以專家的角色來對他提供治療 , 因為他認為專家很容易視病人為物件 , 而不能以「人」視之 , 相反的其他成員則能自由地以「人」 的觀點相待。以下就是羅吉斯所認定錯誤的催化方式 :

1. 有些催化員很會邀功 , 認為團體的進展主要是他的努力推動所致,當團體催化員表現出這種特質時 , 他是羅吉斯所不願加以稱許的。

2. 當催化員推動團體 , 加以操縱 , 為團體規定規則 , 或直接加以指導以期達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時 , 他將失去團體對他的信任,或使成員成為崇拜他的跟屁蟲 , 失去團體的效率。如果催化員有明確的目的, 他應具體地告知成員才對。

3. 有的催化員以他自認的方式來判斷團體的成敗 , 他會計算有多少人在團體中流淚 , 或有多少人「開了竅」。這些評量事實上是虛假不實的。

4. 有的催化員執著於使用某種單一的方式來推動團體 , 例如不斷地攻擊成員的防衛 , 或設法把成員激怒。羅吉斯認為當成員有這樣的現象或感受時 , 他不反對讓他表現出來 , 但是當催化員只僵固的重視某種方式 , 忽略了成員的其它感受時 , 就成了不值得稱道的方式了。

5. 當催化員個人面臨巨大的困擾時 , 他不宜趨使團體以他為中心來協助他自己渡過難關 。這樣的狀況他最好去參加別人的團體成為成員之一 ? 而不宜戴著「領導者」或「催化員」的名義來加入團體。

6. 催化員不宜經常對團體中成員的行為的動機或起因進行解釋 , 因為如果他解釋錯誤將無助於事 , 就算解釋正確也可能引起成員的防衛抗拒 , 甚至造成傷害。

7. 催化員在引進某種練習或活動時 , 不宜說 : 「現在我們每個人一起來……」 , 這是操縱的方式之一 , 使人很難抗拒。如果要引進某種練習 , 最好讓成員有機會決定他要不要參加 , 不能夠以團體壓力來使人就範。

催化員不應保留自己的情緒 , 成為一個旁觀操縱而不參與的人 ,這將使他成為一個純粹扮演專家角色的人 , 而不是一個平等參與的成員。如此拒絕情緒的做法 , 亦將引起成員的倣效 , 變得冷酷而不投入。催化員應自發地、毫不防衛的參與團體。

總之 , 催化員在團體中不是一個操縱者、解釋者、攻擊者、或掩飾情緒的人 , 他是一個忠實的參與者 , 由於他的參與與帶領 , 便成員自發地互動及進行自我探索。

四、催化員的訓練

根據羅吉斯的估計 , 到 1970 年時 , 美國大約有七十五萬人曾參加密集團體 , 這麼多人參加團體正顯示訓練團體催化員的重要性。羅吉斯最推崇且親身參與的團體催化員訓練方案應屬「人的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udies of the Person ) 所創辦的 La Jolla Program 。這是一個提供團體經驗以促進個體催化團體的技術、領導才能、及從事個人教育歷程新方法的研究的機構 , 它是1970年代會心團體的大本營 , 訓練出千百位會心團體的催化員 , 並不時提供這些催化員充電及鼓勵返家團體 (back home groups ) 的體驗。

(一)La Jolla Program 的哲學觀

La Jolla Program 的基本觀點在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它的宣言中如是說 :

允許參與此一方案係基於對團體的領導採取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哲學觀 , 這種觀點認為一個催化員以「人」的方式參與團體 , 較諸以任何形式專家的角色參與 , 對於團體及催化員本身均將獲致最大幅度的成長。

此一哲學觀反對將團體的領導者稱為「訓練員」, 也無意以訓練的觀點來看待團體 , 認為我們無法將一個個體「訓練」成為一個人 , 只能在他蛻變的過程子以催化協助而已 o 因此 ,La Jolla Program對於一個即將成為催化員的個體 , 特別重視他做為一個人的人性本質 , 並且強調當他是一個越真實的人時 , 他在與人互動時可以發揮更佳的效率。

La Jolla Program 的訓練是非正式而且相當個人傾向的 , 在方案中很少去區分團體中的領導者與成員 , 因為不論他是否為機構的訓練人員 , 他首先必須是一個「人」 La Jolla Program 的訓練結果也不區分等第或發給證書 , 因為名次與證書常使成員變成專家 , 這樣反而掩蓋住他人性的本質。La Jolla Program 鼓勵結訓的成員發展「返家團體」並隨時保持連繫以提供適時必要的協助。

(二)參與方案的成員

參與 La Jolla Program 的成員大多數是自由報名參加的 , 只有部份名額是優先給予那些正需要處理重要團體的人士。參與的成員包括學院的院長、訓導長、小學行政人員、教師、心理學家、諮商員、工 , 商界人士 ( 大多來自人事部門 ) 、大學生及其它各式各樣的人。此外 , 每年亦保留部份名額供外籍人士參加。

( 三 ) La Jolla Program 的課程內容

La Jolla Program 的課程通常持續三週時間 , 在這段時間內 , 包含三方面的課程 : 參加一個以上會心團體的經驗 ; 認知性的課程 , 探討各種取向的團體理念 ; 實際擔任兩週以上團體的協同催化員 (Co -facilitator ) 的經驗。
在長達 150 小時左右的課程中 , 大部份的時間用來進行會心團體的直接體驗。團體的催化員大多數來自大學校園中有帶領團體經驗,並至少一次參與過 La Jolla Program 的催化員。學員在課程中通常必須參與數次不同組合的團體 , 以瞭解團體並非某種奇幻的體驗,成們員的親密關係亦非一蹴可及 , 而會心的經驗往往須經過一些過程才能獲致。

課程中認知部份的內容視參與者的性質及需求而有所不同 , 不過通常包含下述幾個主題的講述及討論 :
- 理論及團體階段的強調
- 如何催化一個團體
- 我的團體催化經驗談
- 以人為中心的領導模式
- 結構取向的團體
- 學習取向及課堂模擬
- 心理演劇
- 和團體有關的理論
- 團體在種族工作方面的應用
- 研究的需要及研究所需的背景知識
- 社區意識建立的歷程
- 團體在下述情境中的應用
- 教育機構
- 諮商
- 宗教組織
- 家庭

課程

課程的第三部份是讓成員扮演會心團體的協同領導者 , 這對大多數參與者是極具挑戰及令人興奮的經驗。學員自行找尋兩人一組 , 共同主持一個團體,實習團體的成員則向當地公開招募,由於領導者係正在接受訓練的催化員 , 因此成員僅需付少許食宿費用。實習催化員 則除親身體驗帶領團體的滋味外 , 也有機會和有充份經驗的專業督導討論其帶領團體的經驗 , 通常獲益良多。

上述方式事實上代表著一件事實 :La Jolla Program 並未視團體催化員為「專家」。一般人常較樂意親近專家 , 但在會心團體中他們被告知催化員並非專業人士 , 因此成員更容易走出面具 , 以真人的面貌彼此接近及袒露 , 自覺對團體負有責任 , 形成一種交互協助的狀態。催化員隨時可以加入團體中 , 但成員在團體中仍可擁有絕大的自由 , 甚至把催化員當成和其他成員一樣 , 這樣對彼此的成長均有助益。在實習團體中 , 學員學習到如何開放自己 , 並從開放與成長中學得如何開創一個彼此成長的環境。

( 四 ) 催化員的持續成長

接受 La Jolla Program 訓練的催化員,在結束訓練課程時 , 均被鼓勵將所學帶回自己的機構及家庭去實際應用。學員被鼓勵將團體的氣氛及方式帶到機構或家庭中 , 以擴增自己的成長並帶動身邊相關人員的成長。學員雖然離開了研究中心 , 但此類返家團體將使其成長持續擴展 , 達到自我開放及改變環境的長遠影響功能。

整個催化員的訓練並不強調將人訓練成專家 , 相反的 , 要把人訓練成一個人際功能更完全的真正的「人」 , 因此返家情境成為促成催化員持續成長的重要方式。此為 La Jolla Program 的一大特色。

*****

虽然我最近的文章都是以社会课题为主,但是我的心仍然是属于比较属于心灵的助人工作的。

我知道有一些生命线的朋友会上来我的部落,而有些正在学辅导的朋友偶尔也会上来。

我发现了一个关于如何做团体催化员的文章,写得很好。虽然有很多我们亦在用,但是要如此文章般将之真理成浅白易懂,不容易呢。与大家分享。希望有一天能够带成长团体的朋友需要看,而已经带着成长团体的更应该看。

我尤其喜欢催化员的训练不是将人训练成专家,而是训练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很Carl Rogers呢!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