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根本會晤>與<神聖會晤>:團體催化員 (一)

文章来自:奇迹课程中文网站

摘要: 對羅吉斯而言 , 團體就像一個有機體 (organism), 有種自動治癒的功能…這是團體和成員原先就具備的能力 , 不待訓練而得 , 只需要適度的催化 , 自然就會發生作用。因此 , 羅吉斯稱一個團體的領導者為「催化員」 , 而不以「訓練員」名之。

本文摘錄自《羅吉斯諮商理論初探》第四章 作者廖鳳池 天馬出版社
*************************************

第三節 催化員與催化技術

對於負責推動團體進行的人 , 有數種名稱 , 如團體領導者 (leader ) 、團體訓練員、團體催化員 (facilitative) 等。使用不同的名稱 , 代表不同的理念。

對羅吉斯而言 , 團體就像一個有機體 (organism), 雖然我們無法用辭彙做理智的描述 , 但它確實有它的方向及感覺。羅吉斯曾以所看過一部醫學影片的內容來說明他的看法 , 他曾看過一部顯微鏡下拍攝所得有關血液中白血球活動的影片 , 起初白血球在血液中隨意的自 由運動 , 直到有一個病菌侵入 , 然後 , 以一種看不出是有目的的方式, 它們朝向病菌入侵處移動 , 把它包圍起來 , 逐步吞食消滅掉 , 然後又恢復隨意自由的行動。

羅吉斯認為團體很像這樣 , 在團體過程中 , 成員發現了一個不健康的元素 , 專注於此部份 , 把它清理或消除乾淨, 然後以更健康的方式繼續進行下去。團體這種自動治癒的功能 , 羅吉斯稱之為「有機體的智慧」 (the wisdom of the organism ), 這種「智慧」是團體和成員原先就具備的能力 , 不待訓練而得 , 只需要適度的催化 , 自然就會發生作用。因此 , 羅吉斯稱一個團體的領導者為「催化員」 , 而不以「訓練員」名。

一、催化員一一真誠的參與者

催化員是一個團體中真誠的參與者 , 他完全信賴團體 , 給予團體合理的催化氣氛 , 以使團體及成員展現它 ( 或他 ) 的潛能。對於團體所具備驚人的潛能給予尊重 , 並順勢推展 , 不以指導的態度或方式加以擾亂 , 讓團體走出自己的方向 , 展現獨有的特色 , 發揮其特殊的功能。

催化員在團體複雜的人際網絡中 , 真誠表現自己的優點、缺失、 焦慮等 , 他不掩飾自己 , 也不指揮團體 , 不為團體設定方向與目標 , 讓團體走出自己的方向和自定目標。有時候 , 一個催化員如果受到個人偏見或焦慮的影響 , 可能會企圖為團體設定特定的目標 , 羅吉斯認為這樣的目標通常只會為團體帶來負面的作用 , 他確信團體會自動自發的進行下去 , 無需任何人主導以使它朝向某個特定的目標。 因此 , 做為團體的催化員 , 應該避免為團體設定特定的方向或目標。

此外 , 羅吉斯認為做為一個團體的催化員 , 必須同時扮演好一個參與者的角色 , 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一個人同時扮演兩個角色,事實上這是一個完全參與者的自然表現。團體中任一成員 , 只要真正表現他的自我 , 專注地描述他的感受、態度及想法 , 自然會對團體產生催化作用。團體催化員本身也是團體的一個成員 , 他自己完全投入團體表現真實自我的全貌 , 而不拘泥於呈現完美或權威的一面 , 將對其它成員起示範作用 , 使得大家敢於開放自我 , 朝向成長冒險的路途前進。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 因此每個催化員的特質及催化方式亦有所不同 , 因此羅吉斯對於「會心團體的催化員」及「我催化團體的方式」這樣的主題思索了一年 , 遲遲難以下筆。因為他確信團體催化員及其催化方式將深入地影響團體的運作 , 但是一個團體自發的過程卻遠比催化員的言行更重要。事實上只要催化員不過度干預 , 團體特殊的過程即會自動進行下去 。 因此 , 催化員的主要責任是成為一個真誠的參與者 , 而不只是一個為團體奉獻的人。

二、催化的技術

一個團體催化員對團體的催化功能 , 可以透過下述方式來達成 :

(一) 設定團體氣氛

催化員可以用一種非結構的方式開始 , 也許只是下述幾種簡短的敘述 : 「我想在團體結束時 , 我們彼此將比現在要熟識許多。」、「 現在我們來了 , 我們可以朝我們期望的方式來經歷此次團體經驗。」、「我有些不自在 , 但當我看看你們以後 , 我知道現在我們是同在一條船上 , 我的心裡篤定多了。我們要從那裡開始呢 ?」

催化員若能真正信賴團體 , 就可以用一種自在放鬆的方式來帶團體。不過通常開始一個新的團體時 , 不免有些焦慮 , 此時可以告訴自己:「我不知道團體會怎樣進行 , 但不論發生什麼事 , 都沒有關係。」同時 , 也可以用非語文的方式表達「好吧 ! 似乎大家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 但這並不值得擔心憂慮。」催化員放鬆的表現及對團體沒有要加以引導的企圖將對成員發生自由廣泛的影響。

如果有成員發言或以肢體語言表達他的意見或感受 , 催化員應傾聽 , 專注於他所言所行 , 表達出願意瞭解的態度 , 使他感到他的表白是有價值的、受歡迎的。這種以專注傾聽的態度表達對於真誠表白自我者的肯定態度 , 將使成員獲得「我是對的」或「我對團體有用」的感覺 , 從而逐漸建立一種心理安全的氣氛。

雖然團體中為了個人的領悟與成長 , 不免有些面質及回饋的場面, 亦將為成員帶來部份焦慮、恐懼或痛苦的情緒感受。這種痛苦與歡樂情緒的結合 , 正是個人成長的豐富滋味 , 催化員應表現「無論別人怎麼說你 , 或你自己有什麼樣的感受狀況 , 我均願與你同在 , 共同經歷成長過程酸甜苦辣的百種滋味」的態度 , 尤其在成員受到驚嚇或傷害時 , 催化員以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表達暸解及「與他同在」的關懷是必要的。

(二)接納團體的獨特性

在參與過多次團體之後 , 羅吉斯發現催化員對於一個全新的團體經驗 , 最好的基本態度是接納每一個團體的獨特性。團體是什麼樣子 , 就以那個樣子開始 , 不要刻意加以扭曲以符合某種形式。羅吉斯本人亦熟知一些結構式小團體常用的練習 (exercises ) 或活動 (tasks), 也具備適時運用的精確技術 , 但他認為這種刻意安排的結果常常不如處理團體當下狀況令成員得到滿足。刻意安排可能得到讚美 , 「 你真是個了不起的領導者啊 ! 在我毫不經意的狀況下 , 你已經設計好使我開放自己。」 , 但也可能引發對整體經驗的否定 , 「我為什麼要傻傻的照他的指示去做那些無聊透頂的事 !? 」羅吉斯發現如果他刻意的要推動成員朝向更深層次的水準去探討時 , 就長遠的觀點而言 , 其效果常常是適得其反的。

因此 , 和團體成員站在同一陣線上 , 精確地從團體現況開始 , 絕對是值回票價的。有的團體開始時想要以理性的討論方式進行 , 有的光討論些表面的問題,有的審慎的掩飾個人的情緒 , 有的害怕和人進行個人性的溝通 , 這些狀況不應困擾催化員。到了適當的時機 , 團體自然會朝向他們所期待的方向走。羅吉斯曾帶領一個教師團體 , 起初話題一直非常表面 , 而且越談越膚淺 , 後來有個成員忍不住問道 :「他們來這裡就是希望做這樣的事嗎 ? 」 , 大家都不以為然 , 於是話題轉向深層次的課題。又有一次 , 羅吉斯和一群高階層的教育行政人員進行團體 , 這是一群腦筋僵化、極端自我防衛的人, 話題一直纏繞著極其表面理智的問題 , 極少探討深層的話題出現 , 因為羅吉斯一開始就會強調他們可以完全自主決定團體的走向 , 做他們所想要做的事 , 結果他們最後決定他們要把寶貴的週末時間拿來閒聊。羅吉斯面對此一狀況毅然決然告訴他們 : 「你們有權這麼做 , 但我也有權不要忍受這樣的過程。」然後立即離開團體回到寢室去。結果團體成員有了非常紛歧的反應 , 有人認為受到懲罰而生氣 , 有人認為這是羅吉斯在耍把戲 , 有人覺得羞愧 , 因為他們這麼做確實是在浪費時間。次日 , 他們開始檢討團體的走向。不管如何 , 後來團體討論分享的內容變得更有意義 。

( 三 ) 接納成員

對於團體成員是否投入團體均應給予接納。即使成員在團體中是較為退縮的旁觀者 , 團體或許不大喜歡這樣的人 , 催化員均可以默許他的存在。有時過一段時間 , 或是下一次在另一個團體裡 , 他就會學會參與。

沈默及喃喃自語並不見得就是一種未表現出來的痛苦或抗拒 , 羅吉斯認為這些都是可被接納的。羅吉斯喜好像一個愚直的人一般去接納聽取成員所說的話 , 直接接受其字面上的意義而不妄加揣測。他比較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對成員當時的情緒做反應 , 而對成員所述及過去的經驗較少留意 , 但他卻也不會訂出如下的規則 : 「我們只能談論此時此地的感受 ! 」他很願意和成員分享彼此的影響力 , 均不願去控制任何一個人 , 或要求團體進行某種形式的活動。

( 四 ) 同理的暸解

在會心團體中 , 催化真的大部份時間都在進行設法瞭解每一個成員所表達出來的訊息的真實意義。當一個成員有某些表示之後 , 催化員要循著軌跡追溯這樣的表白對該一成員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例如 , 在一位先生一連串繁複而且不太一致的敘述之後 , 羅吉斯說 : 「因此 , 慢慢地 , 你一直要澄清的是你已經和你太太溝通過的立場 , 是不是?」這就是催化 , 抓出成員談話的要點及意義以協助其他成員瞭解 , 不必再浪費時間追問細節或叉開主題。

即使成員談及的是一般性或理智化的話題 , 催化員也可以選擇話題中和自我相關部份的意義 (self-referent meanings ) 加以反應。

例如 : 「雖然你所說的是一般人在那種狀況下平常的一種反應 , 不過我猜想你是說你在那種狀況下也會那麼傲 , 是不是這樣 ? 」或「你說我們都會那麼做和那樣想 ,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你會那麼做 , 也有那樣的感想 ? 」

在一個團體中 , 雅爾說了一些頗富意義的話 , 約翰就不斷地問她一些問題 , 羅吉斯發覺約翰並不僅是在問問題而己 , 於是他說 : 「好, 約翰 , 你一直在問雅爾的意思 , 不過我感覺到其實你是有話想要告訴她 , 只是我不知道你要說的是什麼?」約翰楞了一下 , 於是開始說出他自己的事情和想法。

如果團體中出現爭論或不同的觀點 , 催化員也可以把已表達出來不同的感受及觀點分別釐清。例如團體成員對婚姻有極為不同的看法, 羅吉斯說 : 「我發覺你們兩個的觀點完全不同 , 傑瑞的意思好像是說『我喜歡平穩的婚姻關係 , 我希望婚姻既美好又平靜。』 , 薇妮的意思好像是『少來這一套了 , 我要的是溝通 , 大家把話講清楚。』」 把成員不同的觀點明確澄清清楚 , 催化員無需採取特殊的立場。

(五)表達自己的感受

羅吉斯認為一個團體催化員除了對成員的情緒感受應該要敏銳外, 對於自己的情緒感受亦不應忽視 , 並應審慎地表達出自己真正的感受 , 因為催化員也是人。

有些當下的感受是暫時的 , 不正確的. 如果在團體中某種感覺持續出現 , 那麼這種感覺可能是正確而且重要的 , 羅吉斯主張這種感覺應該明確的表達出來。當然 , 在團體剛開始時 , 催化員不宜太急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 以免成員對催化員的角色產生認知失調。可是如果催化員確實感受到某種情緒 , 不論是正向美好的情緒或負向挫折的情緒, 均應平實的表現出來。羅吉斯曾因不敢表達對一個團體負向生氣的情緒 , 忍耐的結果 , 成員在團體結束前夕始開始探討這些負面的感受 , 結果亦在不甚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此次團體經驗。從這些體驗中 , 羅吉斯逐漸體會催化員表達自己的感受的重要性。

催化員在表達當下的情緒時 , 不宜過份帶有自我意識的色彩 , 不必刻意衡量每一個字辭或想法的後果 , 就像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那樣 , 自然而不壓抑地表達自己當時的感受。當催化員表達了當下自己所「擁有」的情緒 , 不論這種情緒是正向或負向的 , 這種直接個人的表白 , 代表催化員和團體成員有一種深層的個人的溝通 , 將使他和團體成員間的關係朝向「我與你」(I -Thou ) 的關係發展。

(六)給予面質與回饋

羅吉斯喜歡對團體成員的特定行為加以面質。「我不喜歡你喋喋不休的講話方式 , 我覺得你常常把一件事情翻來覆去的講三四次 , 我希望你能一次就把話說清楚。」、「我覺得你就像可憐的油灰一般 , 任人踐踏之後就被棄之不顧。」羅吉斯常以他個人特有的方式直接表達他的感受來達到面質的作用 , 如 : 「今天早上一睜開眼睛就有一種感覺 , 希望我永遠不必再見到你 !」 、「我有生以來從來沒有像在這個團體這樣 , 任人凌辱。」

羅吉斯認為對個人防衛加以攻擊是具有批判意味的 , 如「你在隱蔽你的敵意!」、「你以這麼理性的方式講話 , 或許是因為你害怕面對自己的感覺 ! 」這種批判經常是和催化作用恰恰相反的。不過 , 如果成員的冷漠使催化員挫折 , 或刻意理智化激怒了催化員 , 或是粗魯的對待他人的方式使人氣憤 , 則催化員仍可讓他面對自己挫折、氣憤的感受 , 這點是羅吉斯頗為強調的。

催化員提供的面質或回饋應力求具體 , 當成員有受不了而感到沮喪難過時 , 則需表達給予關懷協助的意願,或讓他有一段時間獨處。有時回饋是令人痛苦的 , 但成員中仍有人樂於尋求他人給予直接的面質或回饋 , 從中獲得成長。

(七) 說出自己的問題

催化員可以將自己當前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在團體中表達出來 , 不過如果此一困擾相當嚴重 , 則應選擇在更專業的團體 , 自己不是扮演催化員時才加以處理。

如果催化員不能坦然陳述自己所正遭遇的困擾 , 常常不免會有欺騙成員的不誠實的感覺 , 而將自己的困境坦然陳述則常能讓催化成員更自然地探討個人的狀況。

一個困擾的催化員 , 如果不能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苦惱 , 將會組成一些不良的後果 : 首先 , 他將無法專注地傾聽他人的陳述 ; 其次 , 成員可能感受到催化員的苦惱而不知道到底問題出在那裡。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