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纪念林连玉最好的方法》的感触
今天,出席了一项在雪华堂举办的《纪念林连玉最好的方法》的讲座。
很久没有参与有关“华教”的讲座及讨论会。而今天会出席主要是因为我对于筹募林连玉博物馆有一些想法,还有支持一位亦是主讲人之一的朋友,给他一些精神上的鼓励。
出席的朋友,大部份是在华教工作了很多年的前辈们,我们这一代、比较年轻的朋友很少。而这样的活动竟然没有看到学运的朋友,或者一些我在很多场合都会看到的年轻朋友们。
这个讲座开始就说明了主讲人代表了老、中、青三个不同时代的人。大家都有大家的看法,有些可以结合,有些是比较批判的建议。
在讨论的环节,很多前辈都觉得,前辈们因为曾经参与整个林连玉的斗争的过程,因此觉得在感受上,因为年青的朋友没有参与过,因此在感受上是有时间性的差距。更因此,年轻的朋友不太能感性的了解这样的感受。而更多的前辈强调年轻人应该更“用心”。
整个的过程这样下来,我的感受是不太好的。我觉得这个讨论会一开始就营造了“壁垒分明”的状况,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防卫。甚至有前辈们围堵年轻的主讲人及发表看法的年轻朋友的状况。因此,大家都用恐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因为我们觉得对方的到来是来攻击我的不足的,而忽略了客观的看待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声音。
我当时其实有股冲动,想要求主持人给我一点时间表达我对于这个讨论会的感受,当然最后我没有。
我很想说的是--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看待及解决问题,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愿意看到问题吗?我们愿意承认问题吗?
矛盾(不同的意见、看法、观点)不是问题;如何看待及处理矛盾,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用欣赏的方式去看待矛盾?我们愿意去看这矛盾的背后,是出自与我们对于华教、对于林连玉这伟大的人物的爱吗?我们愿意用感激地眼光去看这矛盾背后,我们肯关心这样的课题吗的用心吗?
我从来没有抹杀过前辈们对于华教的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可是很现实的东西是,为什么这样伟大的工作却不能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为这样的工作而献身呢?在我们说“你们不要只说不做”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为什么没有人要做呢?是不是我们的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共鸣了,还是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们走入我们的世界?
我想唯有我们愿意放下我们是前辈的身段,愿意放下“权威”的武装来贴近年轻的朋友的时候,年轻的朋友才会比较用于表达,因为他们了解他们是可以表达的。
同样的唯有我们这些晚辈愿意去接触前辈的历史、心路历程,我们才能了解他们这些感受背后的原因,当我们了解了我们就在陈述我们的观点的时候比较能够体谅他们的感受。
我们愿意吗?
当我们塑造了“年轻人”“老人”这样的二分化的世界,我们这样的划分有意义吗?
我们愿意看到、承认问题吗?
我们能否用“欣赏感谢”的方式去了解对方的世界呢?
2 Comments:
贊成 "問題" 須 "親近它,了解它,解决它".承担須勇氣,放下更須要勇氣.長者所付出的幸劳,后輩很难感受;后起之秀之建言,長者也应思考! 关鍵在於沟通. 唯有透过沟通,才能了解問題关鍵.建議重要議題先有小组協商后才公開讨論.
長者有经验,少者有幹勁.互補之下,為華教出力.功德一件.
妳的文筆、見解,也老練許多。好好加油,支持妳!也提醒妳好好照顾自已。
我是说故事的人,不是写评论的人。
因此希望在我的文章看到很《独特》的见解及想法,应该不是容易的事。
很多时候我写的,是我当时很深刻的感受及感动而已。
谢谢你的留言,感激你的支持。
我希望真的可以有你说的《長者有经验,少者有幹勁.互補之下,為華教出力.功德一件.》
我相信有,因为我相信《希望》并愿意看到希望。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