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的故事 : 难民小孩求学 (3)
無法參加政府考試難民教育障礙重重
前一陣子,以色列攻打黎巴嫩真主黨時,看到一張黎巴嫩兒童在戰亂中也不忘讀書的照片,印象深刻,就如流落大馬的難民孩童,冒著被捉的危險,也要上課。
據慈濟(大馬吉隆坡分會)慈善干事郭瑞蘭透露,自從獲悉緬甸回教難民的存在后,她思索如何為這些難民的下一代做一些事情。
她說,從聯合國難民署的口中,她了解到這個族群已在大馬待了十多年且回國的機會十分渺茫,為了這些小孩的未來,學習英語和我國國語是有必要的。
“于是,我把教導英文這個責任,交由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來承擔,慈濟另外資助一名老師來教導國語。”每月兩次,慈青前往士拉央的緬甸回教難民孤兒院搞活動、教基本英文。
除了教育方面,慈濟也協助孤兒院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問題,如提供洗衣機、給予醫療關懷、為病童籌款等等。
她認為,關懷弱勢的族群是必要的,不然,長期被排擠于主流社會外的他們,思想容易變得偏激。
“我們的參與在在向他們證明,他們不是被排擠的一群,通過教導他們正確的做人觀念,我們鼓勵他們做人要積極、對自己要有信心。”
宗教團體和非政府組織的介入,大大的改善難民的境遇,如吉隆坡慈愛中心,收留了4名緬甸孤兒,並由義工教育他們,同時也計劃前往難民社區,為那些得不到醫療照顧的難民,提供醫療服務。
非正規教學仍有不足 。一向以來,教育這個課題絕不輕鬆,對難民來說,更是如此,但這種非正規的教學中心始終有不足、漏洞。
大馬基督徒關懷協會城市發展單位協調員黃嘉慧指出,非正規教育的問題在于學生無法參加政府教育文憑的考試,考取文憑,“這是難民教育計劃的局限。”
她有感而發說,其實,當中許多小孩子是很聰明的,甚至上大學也不成問題,問題在于他們無證,不受政府承認,無法參加政府考試。
這個問題將影響這些孩子的前途:若他們繼續滯留在大馬,沒有一紙文憑,難以找到工作,即使被第三國家收容,他們也需要文憑證明學歷。
所以,她認為政府有必要准許他們參加政府考試。
除了欽人社區,大馬基督徒關懷協會長期協助大馬亞齊難民社區,並且成立社區教學中心。 在協助亞齊教學中心的過程當中,她看到了非正規教學中心的局限,不論辦得多么的成功,但一旦無法參加政府考試,對學生前途是一大障礙。
“世上最大的悲痛莫失去祖國。”這是一名希臘詩人對難民發出的悲嘆。大部份的難民小孩,連祖國的風貌也不曾見過。
他們或許還未能理解喪失祖國的悲哀,但是,我們忍心看著他們被拒于主流社會與知識寶庫門外,空蹉跎歲月,重複上一輩的生活嗎? 難道他們一生只能當無根的浮萍,飄泊註定是他們的宿命?
你是否愿意稍為停駐匆忙的腳步,聽聽他們弱小的聲音,對他們伸出援手?至少不要讓他們的生存希望破滅。
物質生活貧乏學習熱忱不減
本著服務社會的精神,吉隆坡慈愛中心收留了4名緬甸孤兒,這是其中3名孤兒,每日早上,會有義工前來教導他們。今年21歲的梁冰敏為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的一份子,她參與協助雪州士拉央緬甸回教孤兒院的活動超過一年。
她說,慈青一個月來兩次,主要是教導這些孩子基本英文、國語、與他們一起玩遊戲、分享對人對事的看法。 她透露,由于空間有限,所以每次參與活動的團員不會超過24人,和孩子玩遊戲、講故事,儘量把歡樂帶給他們。
現場所見,雖然雙方語言不通,但孩子們也很享受這段歡樂時光,慈青們事先準備了教材、茶點,讓孩子們輕鬆的吸收知識。 這段義工生涯,讓她感觸很深,“儘管他們的物質生活是如此的貧乏,但他們仍然十分踴躍、活潑、樂觀,反觀自己,在設備健全的學校,也沒有他們這樣的學習態度、熱忱。”
採訪手記:
難民系列終于告一段落了,但沉重的感覺仍然揮之不散。
我與難民,原本是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我們之間的交集,可能就在這一刻,我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以后,我們就是兩道平行線,我有我的生活,他們也繼續難民生涯。
不過,一度如此深入他們的世界,我難以忘記那一張張被苦難刻劃過的面孔、耳邊仿佛仍熒繞著他們低訴心事的迴響。
如今,一聽到執法單位執行掃蕩外勞行動時,我會擔心他們的安危。我也知道,以后,當我帶孩子去度假、看電影、逛街、買玩具時,我會想起他們,特別是送孩子去上學時,我肯定會記起這些孩子和他們空無一物的課室。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focus/default.asp?sec=study&art=0901study.txt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