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7, 2011

独立新闻专栏(十一)我在《独立》的社辅写作

作者/王妤娴专栏 May 23, 2011 12:00:55 pm

【错不在你/王妤娴专栏】遭受家暴、性暴力和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部分的时候,属于被压迫的一群。

担任社工的这些年,虽然目睹很多案主因社辅警制度不完善而承受压力、挫折与愤慨;听过很多案主的故事;见证过很多的失落悲伤,始终没有放弃,只因案主坚信生命有希望,一再给我深深的感动。

与案主互动的当儿,我有很强烈的感觉,就是案主其实心里最渴望的是得到别人的了解,他们希望自己的生命故事被看到、被听到、被感觉到。但因为缺乏资源、社会人士的偏见与歧视,她们难以获得强有力的社会支援。她们不能获得,同等的对待和身为人所应获得的尊重。

作 为常接触他们的社工,我有太多的话想说,但却苦于没有一个可以让我诉说的管道。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要改善这些饱受压迫的朋友面对的困境,我不能坐在一旁 等待何时降临的司法制度改革,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为这些朋友营造更友善的社会支援系统。社工员/助人工作者的力量有限,我们不能永远满足于担任救火员, 毕竟每一个有机会寻求援助的案主背后,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自愿或被逼沉默的案主。

我很清楚,我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将我所知道的故事说出来,让读者一同检视这些社会迷思,进而为这些弱势群体塑造友善的支援系统,营造没有歧视、偏见的社会。

写出案主的故事与心情

2010 年6月,《独立新闻在线》的编辑问我有没有兴趣写专栏。这个邀约,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有点受宠若惊的。我清楚自己的文字功力,我没有像其他的专栏作者可以引 经据典,亦不像一些专栏作者学有所长,很多时候我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同一个时候,内心却有一股声音,告诉自己“你不是有很多话想说,你不是一直希望 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你挑战社会的种种迷思,为你的案主营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支援系统吗?”。天人交战几天,最后我告诉编辑我的担心,最后在编辑的鼓励与对 我的信任下决定尝试在《独立》写专栏。

写 专栏,对我而言,是自我救赎的方法。我清楚,作为前线的助人工作者,我的力量有限。面对执法单位与司法制度的不完善,有太多的愤怒;对于我协助的案主,有 太多的亏欠。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她们的故事与社工的心情写出来,期待这些声音可以被读者们看到与听到,希望可以藉由这样的了解,让案主可以获得平等的对 待与尊重,让他们重拾作为人的尊严与自决权。

我尤其感谢编辑对我的包容与尊重,对于这些有别于其它专栏的“脱格”文章,采取包容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当编辑觉得一些文字/标题不太恰当的时候,都会先打一个电话与我商讨需要修正的字眼。整个过程,让我感到编者对作者的尊重。

记得,我的第一篇文章《本南人为什么不报警》,编辑修改了一些字眼,当时我的确感觉很不舒服。第一次写专栏的我,亦不知道其实我可以向编辑表达我的不满(以前投稿给主流媒体,我不记得他们在删减我的文字前,曾经与我讨论过)。当天,编辑打了电话给我,与我讨论文章的字眼,甚至在文章登了澄清启示。即使有不同的看法,编辑还是尊重作者对文字的选择,至今我心存感激。

恐失去分享的平台

两天前,看到《独立新闻在线》面临停刊的消息,我与大家一样感到震惊与不舍。我不曾想过,《独立新闻在线》有一天会面对停刊的危机。对于拥有的东西,任性的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却不曾想过,没有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独立新闻在线》也一样。

为 《独立》撰写专栏文章的这些日子,我是很感恩的。写文章的过程中,我有机会检视自己的观点与情绪的来源;有很多机会去反思我希望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并尽可 能不被自己的主观与过度情绪所吞噬;更重要的是让我去思考马来西亚需要怎么样的社辅支援系统、更有效与完善的执法、如何让面对婚姻诉讼的案主们得到更廉宜 的法律援助服务。编辑给予我的支持、信任与肯定,让我成长了很多。

这样的平台,我是很珍惜的。失去这样的平台,对我个人而言,不只是失去了让我继续成长的机会,也失去了继续通过文字与读者们分享我所知道的生命故事及他们一路走来的痕迹。

毕竟,我们的社会中的很多角落,有太多想自己的生命故事被人看到、听到的朋友们;他们希望被了解,得到作为人本应获得的同等对待与尊重。我更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认识,让读者更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一同加入助人的行列。

我期许《独立新闻在线》可以撑过这一个难关,让我们可以继续用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发现与了解我们身边的人的故事,让我们彼此看见、听见,通过此塑造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