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07, 2011

独立新闻专栏(十)怎样面对性教育?——以国民服务性教育经验为例

怎样面对性教育?——以国民服务性教育经验为例

作者/王妤娴专栏 Apr 28, 2011 01:31:43 pm

【错不在你/王妤娴专栏】双沛感恩教育团队创办人庄双华因在小学性教育讲座中把从事婚前性行为者形容为“狗男女、奸夫淫妇”,而在网络上备受抨击。他惊觉事态严重后将短片连夜撤下,并公开道歉。尔后,评论界、辅导界、教育界纷纷“性致勃勃”地讨论性教育课程内容。

性 教育课程必须能够回答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要谈性教育;二、性教育目的何在。目的将决定此课程内容的导向,也展现编者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性教育的实践 中,性教育导师本身对于性的看法与价值观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对性的看法与价值观将会在授课的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出来。

在评论庄双华所教授的性教育课程前,我以本身协助参与撰写国民服务计划性教育课程的经验,与关心本地性教育的朋友做个分享。

邀请民间拟课程纲要

2009 年,当时的妇女、家庭和发展部长黄燕燕表示要在国民服务营为营员提供性教育课程,由部门底下的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embaga Penduduk dan Pembangunan Keluarga Negara, LPPKN)作为召集单位,找了不同领域的机构,其中有国家国民与家庭发展部代表、卫生部代表、家庭计划协会联盟与非政府组织代表一同撰写此课程的内容纲 要。

撰 写课程纲要的时候,虽然大部分撰写员都常从事青少年工作,但是我们的背景差异很大,拟定纲要的时候,讨论很激烈;不过我们都有同样的目标,就是让营员对于 自己的性特质(sexuality)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他们可以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生理、性心理、性别特质和情欲等。性教育课程也能让参与者找到自我认 同和接纳自我,达到自我负责(性责任)的目标。

课程纲要定下后,撰写员还做过一次课程试行(Module Trial Run),对象是17至19岁的学生。试行后还有讲师训练(Training of Trainers)。但是,因为宗教团体及政府官员的压力,这个课程耽搁了两年。如今课程内容保持原状,却改了名称,以促进和谐生活(Modul Kesejahteraan Hidup)的面貌在今年4月重新出发,目前已进入训练国民服务讲师的阶段。

这个课程,虽然不是最理想的课程,内容仍有许多有待商榷之处,但却是那时候多数的撰写员都可以接受的内容。毕竟性这个议题在我国仍然充满了很多误解和迷思,如何通过当局的“剪刀”,还是最后整个内容全盘否决,成为了当时讨论的重点。

课程不预设强烈的价值判断

这个课程内容有四个主要单元,第一个单元谈性别概念,内容主要谈及性别特质、性别角色及整个社会化的过程如何塑造性别的刻板印象(性别偏见),这个刻板印象造成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与性别暴力;也探讨如何达致两性之间的尊重,并接纳自己独有的性别气质。

第 二个单元谈家庭观,讨论的是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的责任与角色,如何面对家庭问题及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第三个单元谈性卫生,这个单元内容最多。首先讨论 性特质、性欲、性行为与性责任,强调性行为只是个体的其中一个面向,其他还有情绪及想法等;也谈及男人或女人(性别身份及性取向)如何与自己选择的对象表 达好感与亲密,生育及性健康。这个单元亦讨论性取向,在讨论同性恋/双性恋的时候,虽然强调如果个人选择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可能会面对不被社会认同的困 扰与压力,但是却认为不应该歧视性少数群体(sexual minority),而应给予同等的对待及协助。

这个单位亦让孩子们用小组的方式讨论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发生性行为,并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自己所需要承担的性责任。最后,课程还要培育孩子在关系中如何面对性邀约的能力。第四个单元谈性别暴力,尤其是关系中的暴力。

因 此,国民服务计划的性教育课程,没有对性行为做强烈的价值判断,反而是以开导、学理的方法,引导营员认识什么是性行为、为什么进行性行为、性行为的后果、 双方的责任等等。换句话说,课程并不灌输特定的价值观,只希望通过循循教导和分析利害关系,让青少年自己去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为个案 / 受教者做选择,每个个体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难道不是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最基本的理念吗?

忽略性别、性认同的禁欲式性教育

依 据庄双华的“儿童及少年身心成长感恩教育:一堂青少年必修的身心辅导课 ”(Pendidikan Ke Arah Kedewasaan)的讲座纲要,可以看出他们教导的似乎是禁欲式性教育。禁欲式性教育希望学生保持童贞,在婚前不发生性行为,至少是将发生性行为的时 间明显延迟,他们主要宣传性行为的危害,甚至组织青少年进行集体宣誓等活动。

庄双华的课程纲要,有点像马来西亚家庭关怀组织(Malaysia Focus on the Family) 的性教育课程“今生无悔”(No Apology)。参与此课程的朋友必须签署一项“守贞契约”,坚持不发生婚前性行为。这个课程成为政府编写中小学性教育的其中一个参考资料。

参考庄双华在其部落格撰写的文章《性教育的醒觉与警觉》 ,可以感觉到他对于婚外性,尤其是青少年的性行为或非主流的同性恋有很强烈的批判。对于“性泛滥”的青少年,他认为他们偏离了圣洁的道路,而跌入了魔鬼的圈套。对于同性恋与双性恋者,他则认为他们是淫乱的一群。

他 忽略了女性在不平等两性关系中,面对性这个议题往往有莫大的压抑与压力,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行使自己的性权利,尤其是说不的权利。我在学校给讲座的时候,常 被学生问到的问题就是“我的男朋友告诉我,如果我们不发生性行为,那就不是爱,他要和我分手”、“我不想与他发生性行为,可是我怕他生气”,有些甚至是“ 他常照顾我,我觉得亏欠了他,只好答应与他发生性行为”。即使看似两情相悦的性行为,实际上在被视为被动、柔弱的女性方面,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要或不要性 的权利。

主流的教育往往将性别气质与性取向紧扣在一起。面对“同性恋”与“双性恋”价值争议时,主流教育会倾向“改造”性取向认同(sexual identity)有“问题”的学生,让他们重回正轨,以免他们最终走入同性恋或双性恋的道路。

对 于有别与一般性别气质的学生(如男生拥有阴性特质,女生拥有阳性特质),讲师们亦可能强调传统男女气质有别,并加以纠正,强化了既有的性别刻板影响,不允 许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情绪感受的差异,让仍然在寻找“我是谁”,“我要如何展现我的生命”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面对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感的困境。

庄 双华在性教育讲课时,早已经为学生们做了他认定唯一正确的选择,即婚前必须禁欲,恋爱的对象必须是异性。他忘记了作为教育者及辅导工作者,需要做的不是为 学生与案主做选择,而是去了解、聆听他们的需要,分析他们面前的选项,让他们知道他们选择之后所需要承担的后果。选择权是他们的,应由他们自己定夺,他们 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讲师固然可以有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但是作为教育者与辅导工作者,必须拥有自觉与反思的能力,以确保在教授与辅导的过程中,不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学生与案主的身上,毕竟这不是教育与辅导要达到的目的。

保守讲师亦尊重学生性取向

制 定国民服务的性教育课程时,几位想法比较保守的讲师,讨论同性恋/双性恋的时候,明显的,她们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可是,在一次针对35名18到20岁的学 生进行课程试行的时候,她们平等对待拥有阴性特质的男同学,不刻意纠正及指责他们。她们尊重“性”的多元性,允许学生们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生 命。讨论同性恋/双性恋课题,面对学生们的性观念与价值观,持有不批判与尊重的态度。正是因为讲师们的态度,让出席的学生们勇于的表达了他们的疑惑,厘清 他们的困惑。

相比之下,庄双华坚持自己的性教育方式没有错,认为民众批评他的“七字真言”是反应过敏。庄双华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强加在出席的学生身上,国民服务课程的设计者却选择去了解、尊重和不批判,哪一类的讲师才能真的达到教育的效果?

性 教育是我们必须终其一生去学习的,它让我们获得关于自我、人际关系与亲密等的知识,进而形成我们的人生信念、态度与价值观。性教育应探索性特质的生物、社 会文化、心理和心灵等各个层面。按照美国性资讯暨教育中心的定义,性教育应涵盖性发展、生育健康、人际关系、情感、亲密、身体意向及性别角色的纲要。性教 育不是“性生殖教育”而是“亲密关系的教育”。性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我们了解自己对于性的感受与价值观,达到自我认同与价值感,最后学习如何为自我负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