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7, 2010

女性守護者WAO (1)

妇女援助中心25年的时候,中国报的系列专访

婦援中心任重道遠


一步一腳印,她穩健地走過了四份之一世紀。

起初,她專心照料家暴受害者。隨后,求助者類型跟著社會發展的步伐越顯龐雜,她的雙臂也越擴越大,護及更多弱勢者。

她,就是我國史上首個家暴受害者庇護所──婦女援助中心(Woman Aid Organisation, 簡稱WAO)。今天,她關注的範圍,已從家暴擴大到宗教自由、憲法改革、販賣人口、難民保護、性侵害……

我們試著按圖索驥,循著WAO關懷的各項課題,看看大馬社會如何蛻變,以此折射出國內婦女在這些年來面對的生活挑戰。


從前,男人打老婆,在旁人看來,純屬家務事,不方便插手,就連親戚朋友,也深怕錯當魯仲連,唐突破壞夫妻之間“床頭打架床尾和”的默契。

迷思加雜誤解和武斷,使受虐婦女的淒厲哀號,始終衝不破那一扉緊閉的門,所幸,政治元老敦陳修信聽見了這聲音,並矢志把婦女們從暴力的桎梏中解救出來。

1979年,當時已退出政壇的陳修信獲頒敦拉薩獎,他決定把3萬令吉獎金悉數捐出,成立全馬第一間庇護所──婦女援助中心(WAO),為面對家暴的婦女,預備一個安全的港灣。

接下差事赴倫敦取經

此時,一位部長夫人,以她曾任福利部副總監及代總監的實務經驗,迅速領軍組成臨時委員會,積極催生WAO。這位女士,就是當時的衛生部長丹斯里張漢源夫人──潘斯里方幼娥。

方幼娥現年已80歲,她與丈夫住在大使路近郊山區的一幢獨立式洋房,過著含貽弄孫,蒔花弄草的退休生活。

WAO成立之初,方幼娥接受一家西報採訪,講述庇護中心的工作。
回顧WAO草創時期,方幼娥說,70、80年代,家暴的情況不僅限于社會低下階層,更多的受害者,是來自富裕、有名望的家庭。當年民風保守,被丈夫虐打是家醜,婦女根本無從申訴她們的冤屈,更甭說投靠親戚、尋求援助暫避風頭。

“家暴的起因,並不是貧窮,而是男人無法控制他的怒火。”方幼娥簡潔明了道出重點。

方幼娥坦言,當年接到敦陳修信的邀請,確實令她備感壓力。正因當時全馬來西亞從未曾設立家暴受害者收容所,沒有參照的版本,該從何著手?採用何種方法?怎樣運作呢?結果,她用了一年的時間考慮。

“我可一點頭緒也沒有,后來經英國文化協會的安排,我到了倫敦家暴庇護所去看看,回國后才正式接下這份差事。”

助婦女們變得勇敢

山盟海誓時的甜蜜,何以變成今日的怨懟?
1982年,WAO暫時註冊為社團,並在八打靈市找到一間4房1廳的單層獨立式洋房,每月付700令吉租金,改作家暴庇護所,正式收容受害者,實際貫徹“沒有人應受虐待”的正義口號。

成立WAO,一切從無到有,方幼娥猶如一名拓荒者,為了節省經費,她運用廣闊的人脈,向大公司征求捐贈舊傢具和辦公桌椅,又到處向政要和社會人士募款。

在初期,WAO仍未有兒童收容中心,故此,除了收容受虐婦女,庇護所也收容跟隨著她們的孩子。令方幼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名飽受丈夫欺凌至走投無路的婦女,竟遠從檳城驅車到庇護所,車內還載有5名孩子和1名佣人!

在工作上,最讓方幼娥和社工們感到欣慰的,就是當婦女們在庇護所經過一番沉澱之后,終于找回自尊,勇敢面對生活,有的甚至找到自己的定位,或發現自己竟然不必依附丈夫,與孩子一同開創新的生活。

如今,方幼娥移交管理棒子已廿餘年,但憶起草創時期的點點滴滴,還有默默捐款的熱心人士,以及一批受過良好教育的社工、熱心陪伴受虐者的義工,方幼娥仍滿心感恩。

成立之初,WAO主要關懷家暴受害者。

WAO庇護所為家暴受害者提供必要協助以恢復生活原貌。

施虐行為完全是權勢和控制慾望作祟。

家暴已從夫妻關係蔓延至其他親屬關係。

成立25年,WAO近年的服務對象趨向多元化。

伸援手不左右決定

庇護所現任義工主任舒芭說,受庇護婦女的身份必須保密,以確保她們的人身安全。
在社工的引領下,筆者來到座落于花園住宅區隱密角落、鐵蒺籬高高築起、防衛森嚴的庇護所。社工叮囑,這地點千萬不可曝光,免得莽夫找上門來,威脅尋求庇護的妻子。

以往,就有一名追查妻子下落的醉漢,駕駛羅厘疾速撞毀鐵柵門,再入內怒砸汽車,把屋裡的人嚇得魂不附體……

談起這段往事,WAO庇護所主任舒芭艾雅(Shoba Aiyar)竟然氣定神閒,絲毫不見餘悸。在此13年,舒芭見過形形色色的個案,對人生百態,早已處變不驚。

“有個男子以為我勸告他的妻子離婚,帶著5尺長的巴冷刀上門恐嚇。”舒芭輕描淡寫,只澄清,WAO為精神肉體受虐的婦女,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暫住,但從不左右她下一步該怎么走,更甭說勸人離婚了。

“我們的工作,是為受虐婦女提供一個寧靜的空間,協助她們緩和情緒,減輕壓力,再幫助她們認清手上掌握的資源,明辨婚姻法律權利,例如申請暫時保護令(Interim Protection Order,簡稱IPO)、離婚、贍養費、孩子撫養權等等。”

舒芭擁有社工及輔導雙碩士資格,她強調,社工扮演的角色,只是幫助事主理性思考,卻不代他們作決定。

虐待行為層出不窮

WAO社工接聽求助電話,為婦女安排必要的援助。
WAO以往對家暴的定義是:“伴侶(通常是男性)企圖控制或支配對方所造成的傷害。”25年來,這定義一直適用。

身為女權工作者兼前線社工,舒芭承認,社會的繁榮並未改變男性為尊的社會觀念──男性是一家之主,是領袖,是掌權者,這些父權制標籤縱容男性萌生支配、控制甚至欺凌弱者的慾望。

“家暴的根源來自于權勢和控制,男性的虐待行為,完全因為他自覺優越于女性。”

凌虐、佔便宜的行為多年來仍普遍存在,受害婦女不乏高學歷或專業人士,舒芭形容,這是很可悲的事。不但如此,家暴的對象目前已概括至女兒、侄女、佣人等。

尤有甚者,男性向女性施虐,還隨時代的改變“推陳出新”演變成“約會暴力”、“財務性虐待”。戀愛時期的羅密歐,搖身一變成惡魔,除了佔有慾強烈,不給女性存留絲毫喘息空間,更把自己欠下的債務,全部堆給女友來背負,怎不讓情傷又傷財的女性痛不欲生?

求助者涵蓋各階層

WAO的庇護所,猶如家暴受害者人生風雨路上的堡壘,25年來,曾到此避雨再繼續上路的女性,就有2256位;接受面談輔導者,共為1536人;接受電話輔導者,則有2萬9323人。

不難發現,時間越往后挪移,求助者的年齡越來越小,身份也越來越複雜,除了家庭主婦,還包括外籍女佣、性工作者、政治難民、外藉新娘、受性侵犯者、未婚媽媽等等。

“我們並未鎖定對象,只要陷入危機的婦女,我們都會伸出援手。”舒芭補充,早年求助者年齡層以35至40歲者佔多數,近年來則以20來歲者居多。

協助家暴受害人,是WAO最初的使命,隨著25個年頭的時間轉移,她接到的個案類型越漸複雜,足以印證大馬社會已漸漸從單純過渡到複雜的境地。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focus/default.asp?sec=WAO&art=0721WAO.txt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